目前分類:實修方法 (1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本章意旨在於修行人行道,應重於心行,而非身行,如果只在於身行,就像磨坊裡的牛,天天繞著圈子原地打轉,永遠到不了目的地。所以,唯有擺脫身行的表象,以心行道,道自然成。

許多人每日誦經持咒、吃齋唸佛,只為求福,卻無懺無悔,就是所謂的「身雖行道,心道不行」,終難成道。如果心能行道,契入真如,身道必行。如果有人自稱心已悟道,身卻不行,即非真悟。只落得光說不練,口頭禪爾。真悟道者,理事如一,身行如一,不會偏有、亦不偏空。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凡夫所持的世間法」,是相對法、比較法,以我愛、我執為基礎;而聖人所依的出世間法」,是絕對法、無我法,以平等、無分別為基礎。

所以凡夫的世間法,因為有我,所以無法無私付出,即便是母親對子女的愛,看起來無私,其實還是為了自身的我愛,否則別人的孩子,為何不能視為己出。如果愛他(她),源頭是因為愛我,這就是世間之愛。譬如戀人,移情別戀,就恨之入骨,原來根本不是愛他(她),而是愛己。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感恩每一個違逆你的人

人說「知道」容易,「做到」難,學佛修道便是如此,佛言:「博聞愛道,道必難會;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」,意思是只顧聽聞佛法,是不能成就解脫之道的,更要堅定的去修、去行,才能體悟佛法真諦。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習性與習慣

一般而言,「習性」是指與生俱來的天性,「習慣」則是後天培養而成。但是有時候,習性與習慣難以區分,譬如揮霍、浪費雖是習性,但是父母寵愛子女,供給金錢無度,就會養成奢侈習慣。同樣好吃懶做是習性還是習慣,也難以一概而論,且會相互影響。好習慣,結善緣;壞習慣,結惡緣。刻意培養好習慣,久了就成了修養,也是一種修為,可以彌補習性上的缺失。譬如從小就養成節儉的習慣,可以抑止揮霍的習性。相反的,一個老實人,結交壞朋友,沾染壞習慣,即便是天生本具善根,也不能保證有善果。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世上有一種人懼怕蜘蛛,這種現象稱為蜘蛛恐懼症,患者終日生活在蜘蛛的陰影下。其實周遭並沒有蜘蛛,會對他們造成危害,只因為心中對於蜘蛛的恐懼意識,超越理智判斷,造成莫名的恐懼。從旁觀者的立場,可以輕易理解,恐懼是不必要的,危機也並非真實存在,完全是唯心所造、唯識所現,但當事人卻無法自拔。

回到我們自己,對於生活中的無明煩惱,不也是唯心識所造嗎?煩惱的存在,也都是受到我們的心識所左右。有人生性樂觀煩惱少;有人生性悲觀煩惱多,若能不受外境所擾,不就沒有煩惱了!佛陀告訴眾生,我們的見聞覺知,都非真實存在,無明煩惱也是唯心所造,但我們身在其中,卻無法自拔。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篇大腦功能與重塑習性(二),提到「杏仁體」是突發事件的把關者,負責指揮下視丘分泌荷爾蒙,以調節情緒。另外杏仁體也會查詢「海馬迴」內儲存的情感、無意識記憶等,做出緊急應變措施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「本能反應」,例如:緊急剎車、拔腿就跑。有些人杏仁體反應較常人遲鈍,顯得冷酷無情,許多殺人犯即是如此。男性所以較容易衝動,就是因為「杏仁體」比較大,另外杏仁體過度敏感,也容易疑神疑鬼。

杏仁體對危機感的產生,是在事件發生當下,啟動過去的模糊記憶加以比對,所以非常容易造成錯誤或過度反應,往往在大腦還沒有來得及弄清楚發生什麼事,就開始出現心跳加速、手心冒汗、腎上線素增加等現象,做出情緒反應。人說:「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繩」,就是因為,當看見草繩時,生理上自動做模糊比對,立即做出自我保護的動作。所以過去的不愉快經驗,很容易成為日後衝突的種子,一時在言語或行為上失去理性,但這是第一時間,身體做出自我防衛的本能。夫妻吵嘴,一句不經意的話,也許就會造成對方過度反應,基本上是過去的相處,遺留下來的陰影所致,陷入過去的夢靨而無法自拔。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文大腦功能與重塑習性(一),提到大腦的基本結構,以及身、心的作用。每當我們遇到外界情境時,五官會先通知大腦情緒中樞「邊緣系統」,做出生理反應,這是情緒的第一道關卡,再經由「視丘」通知「大腦皮質」進行綜合判斷,則是情緒的第二道關卡。

現在繼續介紹邊緣系統當中的「杏仁體」,它是突發事件的把關者,扮演警報器的角色,當覺得事態重大,它就會立刻讓「下視丘」,輸送荷爾蒙到相關的身體部位,做出應變動作。「下視丘」是主導情緒的內分泌系統中樞,顧名思義它位於視丘的下部,通過腦下垂體,連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。會藉由人體荷爾蒙分泌,來調控情緒,負責自律神經的控制與協調,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可以正常的運作。當遇到快樂的事情,「下視丘」會釋放出腦內啡(Endorphin)的化學物質,能讓人有快樂的感覺。若一個人遇到憤怒、緊張或害怕時,「下視丘」會下達指令,分泌腎上腺素(adrenalin),讓心跳加快、血壓升高,提高身體戒備狀態,應付危機。如果長期生活在壓力下,腎上腺皮質就會分泌壓力荷爾蒙(皮質類固醇),讓人得以發揮抗壓能力,降低憂鬱症的機率。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習佛道最重要的目的,就是幫助我們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性,自利又能利他。但是習性從何而來?我們天天受它左右,卻又對它所知甚少,更不用說如何對治,只好任其主宰。常見一些學佛的人,天天深入經藏,卻無纖毫之力改變自己的習性,一不如意就起嗔怒,物慾追求無有盡頭。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認識,大腦對於習性、思想、行為之影響,也許能夠幫助我們,改善我們的不良習氣。所以接下來會有幾篇文章,討論身、心作用與改變習性的可能性。

我們先從腦部的結構,來認識它的功能及對身、心的影響。人腦基本是由「腦幹」、「小腦」、「邊緣系統」與「大腦皮質」等四大部分組成,各自又包括許多不同功能的區域。其中「腦幹」又常被稱為「爬蟲腦」,也就是在哺乳類出現之前,爬蟲類的原始腦部功能,它只有呼吸、覓食、求愛、交配、搶地盤等生存基本能力,所以爬蟲類不具備保護後代的能力,也沒有情感,生下蛋就不管了,任憑大自然擺布。至於「邊緣系統」又稱為「哺乳腦」,有了情緒反應,並且知道如何保護哺育後代,發展成為親情與族群間的關係。似乎從「唯我」的意識,進步到「人我」的意識,展開同類間之互動。哺乳腦進一步發展到了靈長類時,演化成更為成熟的「新哺乳腦」,就是我們的「大腦皮質」,具備了思考、判斷、說話等高度智能活動,讓「自我」意識有了不同的演繹與發展,產生了宗教、哲學、科學等,追求真理的現象。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心經云:「五蘊皆空」,實非一般人所能體會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等五蘊,是我們人「心識」所起的作用,若要說這一切皆無,如何才能讓人信受?

就先從「色」說起,我所見的花花世界、摸得著、聞的到,聽得見,這些是虛幻的嗎?怎麼可能?再說「受」,我們即非石頭,如何無受?別人打我、罵我、辱我,即便能忍,亦不可能不受,所以「忍受」一詞,是連在一起用,表示有忍必有受。再以「想」來說,天天面對所遇的境界,不想如何面對,怎說無想呢?若真無想,是否連修行都有困難!還有「行」,無所作為是空嗎?那豈不為行屍走肉。經過色、受、想、行的作用後,天天累積放在心裡,隨識流轉,這就是我們凡人,五蘊不空!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篇文章是與禪修班新進師兄們,心得分享內容,在此全文轉錄野人獻曝

今天師父要我來這裡和大家分享學佛心得,心裡有些惶恐,怕自己能力有限,沒辦法表達出佛法的精妙,希望各位多多包涵。首先要讚嘆一下各位師兄!因為根據我這些年來的觀察,發現凡是能夠親近佛道的人,大概可分為三種,一是有大智慧的人(早就想親近佛法,今天終於因緣成熟);再就是有大福報的人(雖然對佛法還不甚了解,但有機會就不錯過,這就是福報因緣),相信各位都是有大智慧、大福報的人。剩下第三種,則是有煩惱而不知如何解脫的人,就像我一樣。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之所以會有煩惱,是因為我們有意識,所以會起分別、執著與煩惱。那麼一個人如果失去了意識,煩惱是否也就不存在了呢?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「一醉解千愁」,就是說人醉了,失去了神智,暫時也就沒有煩惱了。同樣的,一個人昏倒了,等到醒過來,完全不知道昏倒以後,發生了甚麼事,表示失去意識之後,甚麼都不知道了,煩惱也就暫時不存在了。如果繼續推論,失去意識的植物人,理當也應該沒有煩惱。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,意識是煩惱的泉源,肉體本身是不會有煩惱的!可是,解決煩惱的方法,總不能天天借酒澆愁,或是把自己打暈,故意失去意識,來消除煩惱吧!

既然失去意識時,煩惱就會暫時止息,但是清醒過來,煩惱又如影隨形,所以意識必然附著於身體,否則無法發揮作用。其次,身體若失去了意識,本無煩惱可言,但是即便能夠維持呼吸,也是了無生趣,如死人無異。所以可以得到第二個結論,意識離開身體,無法單獨作用;身體離開意識,有如行屍走肉。他們之間的關係,形同主人與傭人,意識是主人,身體是傭人。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