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經藏討論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陀講述金剛經,主要意旨在於教導眾生如何「降伏其心」,因為心是無明之源,所以擒賊擒王,若要消除煩惱,必先降伏其心。但是我們的心,總是隨著外境而轉,不自覺落入色相當中。「如來說諸心,皆為非心,是名為心」,指的就是眾人雜染之心,今天想發財,明天想成名,皆因分別妄想執著而起,本自虛妄而不可得,故假名為心。佛陀在金剛經中,對於心的降伏方法,大致可歸納為三,一者「無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」,二者「外不住相」,三者「內不住法」。

首先解釋佛陀所說:「無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」是甚麼意思,簡單的歸納即是一種「我」的概念。其實「我」是從空間與時間當中,虛構出來的一個名相。空間中之所以有我,是因為透過人與眾生的對照與反差,所建構出來的一個我的相(缺了你哪來的我);另外在時間上,配合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等時序,形成一個動態的我、人與眾生,稱之為壽者。而這些我概念,其實都是由心所虛構而成。就像地球經緯度座標一樣,本非實有,但可藉此標示「我」所在的位置。同樣的,一個潔淨的圓球體,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去,本來都是一模一樣的,但當你在球上,畫上一個記號,就可以根據記號的相對位置,產生前後、左右、距離、遠近的諸多分別。這個點可以比喻成虛空界中的我,本來無我,因心的作用起了分別心,有了我相,也相應出人與眾生之相。故佛陀說:「無我人眾生壽者」,又說:「凡夫之人,以為有我」。可是我們凡夫卻認定我、人、眾、生、壽者,是實有而存在的,所以佛陀說:「無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,又說:「無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」。

文章標籤

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