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文大腦功能與重塑習性(一),提到大腦的基本結構,以及身、心的作用。每當我們遇到外界情境時,五官會先通知大腦情緒中樞「邊緣系統」,做出生理反應,這是情緒的第一道關卡,再經由「視丘」通知「大腦皮質」進行綜合判斷,則是情緒的第二道關卡。

現在繼續介紹邊緣系統當中的「杏仁體」,它是突發事件的把關者,扮演警報器的角色,當覺得事態重大,它就會立刻讓「下視丘」,輸送荷爾蒙到相關的身體部位,做出應變動作。「下視丘」是主導情緒的內分泌系統中樞,顧名思義它位於視丘的下部,通過腦下垂體,連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。會藉由人體荷爾蒙分泌,來調控情緒,負責自律神經的控制與協調,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可以正常的運作。當遇到快樂的事情,「下視丘」會釋放出腦內啡(Endorphin)的化學物質,能讓人有快樂的感覺。若一個人遇到憤怒、緊張或害怕時,「下視丘」會下達指令,分泌腎上腺素(adrenalin),讓心跳加快、血壓升高,提高身體戒備狀態,應付危機。如果長期生活在壓力下,腎上腺皮質就會分泌壓力荷爾蒙(皮質類固醇),讓人得以發揮抗壓能力,降低憂鬱症的機率。

所以人類的生理機能,天生就有自我保護功能,會自動傳遞訊號,反映生理上的好惡,並採取應變對策,讓人趨吉避凶。這也可以解釋,為何身體的喜悅與憎厭感受,不用教導自然天成,本能的就會追求舒適環境,逃避痛苦境遇。

但是在高度發展的社會,生理欲望往往需要理性加以節制,以維持社會的和諧,所以生理與心理的戰爭,天天在我們體內拉鋸,未曾一刻止歇。譬如金錢可以用來滿足欲望,帶來生理上喜悅與興奮,但是一味順著生理需求,反而成為貪婪之淵藪。反之,如果對於好惡的生理反應,較為和緩的人,比較容易對抗外物的誘惑,遇到痛苦的事,也比較不會難以自拔。這也正是修行佛道者,所追求的境界,佛陀在四十二張經云:「學道之人,不為情欲所惑」,又說:「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」,佛陀告誡弟子,大家都是凡夫之人,心中意志薄弱,容易為生理上的物欲所擺布。所以若要改善習性,不妨從生理與心理,兩方面雙管齊下。

從「生理」上改善之道,當以靜坐莫屬,根據美國艾默里大學研究結果,發現練習靜坐者,不但體內皮質類固醇荷爾蒙含量較低,情緒評量表當中,包括代表憤怒、敵意、憂鬱、焦慮等的沮喪得分明顯較低(靜坐,楊定一)。所以養成靜坐習慣,基本上對於外界的刺激,情緒起伏較緩,較能冷靜以對。

另外從「心理」上改善之道,就是從根本的思想、觀念改造著手。金錢之所以會帶來歡愉,是因為經驗中學習而來,為何不丹為世界上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,又為何文明入侵後,快樂指數逐年降低;食物的美好,也是從學習而來,葷食者認為魚肉好吃,素食者也認為蔬食自有菜根香;胖瘦美醜也是由學習而來,唐朝審美觀認為圓胖女子最美,但從現代眼光,經該要去節食。所以從心理層面而言,若能從改變過去的經驗認知著手,當心態改變之後,生理反應自然會隨而改。譬如,如果心理上能夠認同,素食能夠減少殺戮或能增添福報,對於素食就不會食不下嚥;一旦想通了物質貪求遠超過實際需求,就不會貪得無厭,且吝於布施;真的體悟知足,自然就會常樂。話雖如此,但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改變實非易事,舊有的習性絕對不會輕易善罷!所以最好能夠借助他力,信仰就是很好的選擇,不但能夠帶給我們向善的信心,而且也能夠增進我們改變的決心。接下去我們將在「大腦功能與重塑習性(三)」當中,繼續討論如何避免受到情緒的擺佈,任信而為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