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說以前有一群人,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洞穴當中,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著,只能背對洞口無法轉身。他們面對著一堵白牆,在他們身後,燃燒著一堆永不熄滅的火。所以在那面白牆上,他們看到了自己影子,以及他們身後,到火堆之間所有事物的影子。因為除了影子之外,他們看不到任何東西,所以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。有一天,其中一個人掙脫了枷鎖,並且摸索著走出洞口。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外面真實的世界,簡直不可置信,世界原來如此多采多姿。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,他所看到的一切。原來他們每天所看到的影子,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,並向他們指出解脫之道。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,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,大家都堅持認為,除了親眼所見牆上的影子外,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。

柏拉圖利用這個譬喻,提醒我們所感覺到的現實世界,只不過是那些白牆上的影子,這些影子其實只是真實世界的投影。我們以感官所見所聞,都只不過是真實世界的一個影像,唯有真實世界,才是永恆不變且完美的。柏拉圖認為,一般不懂真理的人,所能看到的只不過是那些影子,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,才能看到真實的世界。

以上的譬喻,也可適用在對佛法的形容,謂之不懂佛法的人,所感受到的一切,皆是夢幻泡影,唯有悟道的佛弟子,可以領悟世俗之外,陽光底下的真實世界。就如同佛陀在金剛經中所云:「凡有所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,又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與柏拉圖的見解,頗有異曲同工之妙。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,而有差別。

arrow
arrow

    傳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